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巢湖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从滴滴看做产品的核心:一定先思考抽象需求

2024/2/8 0:21:38发布21次查看
做产品,要满足用户的需求,解决用户的痛点,那么究竟该如何做?滴滴如何从一个只是简单的打车软件,快速成长为现在涉及众多业务线的出行平台?关于互联网创业,他说一定要有梦想,寒冬下2b业务更好做。
我在ibm做了三年咨询顾问,然后在百度做了三年产品经理团队管理,2015年初加入滴滴。
大家认识的滴滴通常是出租车、快车、专车、顺风车、代驾这些个人业务,而不知道滴滴也做b2b业务,事实上滴滴的企业用车已经做了快一年了。
滴滴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问题,让出行更美好,但是每个人的背后多数还有个企业,因此去年底开始,滴滴决定不仅要解决个人出行问题,还应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出行问题,让企业用车也平台化。
如何满足用户需求?先聊一个最近的热门话题:国家开放二胎政策。
我看朋友圈里,当天大家开始热议母婴产品和海外代购市场又要火了。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讲,我的第一想法是二胎政策出来之后,如何考虑一胎?有很多家里的老大是有抵触心理的,我身边就有朋友因为这个放弃二胎的。
因此,如何帮助家庭给老大做心理辅导,这是一个新市场。幼儿教育一直是一个很大的市场,但很少涉及心理层面,更多是才艺和语言类。独生子女一直缺少陪伴,但是突然多出来一个弟弟妹妹,有些还相差好多岁,会不习惯,家长需要重视这个问题。
并且,现在城市里面能生二胎的家庭应该都是比较有钱的家庭,因此这是个商机。
讲这件事情是想说明:一样的一个市场,不同人看到的用户和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。
因此讲如何满足用户需求,我想从三个方面去讲解:谁是你的用户?用户的需求时什么?如何满足?
我认为前两个问题更重要一些,知道为满足哪些用户的哪些需求,如何满足只是一个实现的问题。
一、用户
现在每个人都在用微信,因此从商业角度也开始非常吸引大家。在互联网年代,如何从b的视角,看企业转型会遇到什么问题?
1.谁是你的用户?
做产品,首先要搞清楚服务的用户是谁,只有真正明确了用户是谁,业务才能往下走,这意味着你选择了哪个市场。正如二胎放开后,有人看到了家长,有人看到了孩子,有人看到了老大,有人看到了社会。
关注点的不同决定了做不一样的业务,提供不一样的产品。
现在谈创业、互联网+,首先要确定谁是你的用户,它将决定你的产品形态。互联网所有大佬都在说用户第一,很少人提客户了。
我是从传统it转型过来的,在传统it年代,我们一直提“客户是上帝”、“顾客是上帝”,没有用户之说,用户只是系统(那时候也很少说产品)的使用者。
那时候2c市场是很少的,传统软件供应商做的都是2b业务,例如用友、金蝶等,都是提供oa、财务、erp等等,给各行业、政府部门解决它们的业务发展过程中系统整合、信息化管理的问题,那个时候很少关注那些系统使用者,也就是现在的用户。
我自己从程序员做起来,那时候开发和设计不怎么分家,产品是我们自己调研需求和设计的,当时提需求的人大多数是企业的管理者,而不是用系统的用户。管理者提需求的时候,通常是基于业务管理,因此终端用户是很难有决策权的,产品的体验相对就不是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满足业务流程和管理需求。
谁买单,谁有决定权。
用户概念是随着互联网、3g网络、4g网络的发展重要起来的,原来传统it时代,用户是没有太多发言权,即使是第一代互联网,门户为主,所以个人用户也没有太多声音,只是通过浏览器看内容,最多的是新闻资讯,很少有业务交互,用户体验是有限的。
现在不同了,移动互联网时代,智能手机普及,每个c都很重要,大家都想对你做拉新,因为用户数代表了业务规模,现在用户成了上帝了,即使你不付费,也把你当以前的付费客户对待。
在2c领域,用户和客户很多时候是比较统一的。
从“客户是上帝”到“用户第一”,是互联网对社会影响的重要体现。
做互联网产品,开始创业阶段就两个事情:做产品、拉用户。比如滴滴,开始阶段就是去拉司机,想尽各种办法,去出租车公司、火车站、机场找司机拉新。用户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已经受到各方的关注。
创业者团队一定要考虑到你的拉新成本,你如果连这个都没考虑,你会很危险。如果第一步都没有迈出去,业务是不可能长进的。
在互联网时代,用户是第一的,但我是做2b的,在商业层面,我认为用户和客户并重。
何为商业层面?百度搜索是免费的,纯用户产品,不收费用,但是你会看到广告,百度赚的广告主的钱,因此百度除了考虑搜索用户的体验,也要考虑广告主的诉求,它们要需要曝光率和转化率,要各种各样形式的广告展现。
谁都不喜欢广告,但是你不得不接受,如果没有广告收入,百度就活不下去,也就不能提供免费搜索服务了。如果你的商业产品要变现,你要用户和客户两者兼顾。
纯免费永远不会长久,背后一定有另外一个逻辑,要有人买单来支撑免费业务,否则纯用户产品是不可能存在的。互联网流量为王,但是如果流量不能变现,流量也不会长久。
我顺便讲下滴滴企业版,第一步我们让企业建立一个企业帐号,然后将企业员工的个人滴滴账号和企业账户关联,关联之后,企业就可以为员工提供用车服务,并进行相应管理。
企业可以往企业账户里充值,员工在符合企业相应用车政策条件下用滴滴平台叫车,企业就可以为员工直接支付车费,这样员工就不再需要个人去开发票并报销了,公司也少了很多审批审核工作。
我以前在ibm的时候,每年很多时间都在出差做项目,那时候没有滴滴,都是扬招出租车,每次出差回来报销的时候,一堆的发票,很难回忆每次用车都是从哪到哪,去干什么的,还容易丢票,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,财务和个人都抱怨。现在滴滴企业版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滴滴企业版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了传统企业员工打车报销的问题,同时去满足企业和员工的诉求。但是业务上我们还是先找企业,让财务、行政、法务、管理层爽了,企业就愿意和我签合同,员工才能享受我们的企业版用车服务。
在2b业务中,b和c同样重要。在2b业务的不同发展阶段,b和c侧重也会有所不同。在拉新期,b的需求一定要优先满足,否则根本就进不来客户,c也就没有体验你服务的机会。
如果到成熟期,很多客户都已经进来,c的体验就非常重要,要真正让c用好,这样黏性才大,否则,如果c都反馈不好,b肯定就考虑换服务供应商了。
另外,不同营销手段(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),b和c的侧重点也不一样。前者b更重要些,要满足b的诉求,然后有c,我们目前主要是采用这种方式,由销售队伍去谈客户。
但是,2b业务也是可以有自下而上的,例如dropbox:是做云存储服务的,它就是先开发了大量的c,通过c的使用口碑最后推动很多b的客户来购买服务。当然,这不是所有领域都可以这样做的。相对而言,业务越单一、决策链越短的项目,越容易实现。
滴滴所有吃饭的问题,是通过一家餐饮公司的企业级产品来服务的,每天下午4点前订餐,全部都是企业支付,不用报销。从客户的角度来说,体验很爽,和我们的用车企业支付一样。这种服务,如果c大批量应用,是可以影响b的。
现在滴滴企业版也尝试去这么做。
2.使用者和相关利益方
用户是使用者。如果你去做业务,比如滴滴是做出行的,但是为什么一直要讲安全问题、资源利用问题、社会问题?因为你要从各个层面想清楚,比如政府同不同意?打车不是一个新颖的事情,通过电招的方式,其实比app更方便,但为什么一直做不起来?
因为这不只是打车问题,其中关系了太多方利益问题,传统的出租车公司、地方政府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,因为有地域、有政策限制。
滴滴可以做这个事情,但是我们也一定要考虑这些利益相关方诉求的,只有共赢的业务才能发展和长久。滴滴平台志在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问题,是得到老百姓认可的,因此政府也会支持,这样业务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。
做商业架构的时候,一定要考虑清楚,用户是使用者,要重点考虑,但也要考虑到背后的利益相关方利益。
二、用户需求
明确了用户,接下来就要去了解用户的需求了。
1.表面需求和本质需求
什么叫表面需求?当你问他要什么的时候,他说想要什么,这是表面需求。但真正的需求是哪个呢?有可能是一样的,有可能不是。你要去想,他提的这个事情痛不痛?如果不做也可以,过阵子就忘了,这就不是痛点,不是本质需求。
举例说明下:在滴滴企业版发展的过程中,企业开通账户并充值后,员工在符合条件下就可以使用企业支付了,不用付钱不用报销,很爽,因此我们就认为应该很快会有很多企业开进来,但是事实并非如此,客户开发速度很慢。
为什么呢?销售反馈说说企业不太愿意垫付资金,如果月结的话应该就很容易开户。于是我们做了授信功能,滴滴垫资,对用户进行授信。但是事实上发现,过了一阵子以后,还是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量用户签约下来,甚至本来需求的客户也没有签约。
后来我们再度深度分析,最终我们诊断出之前那个不是本质需求,只是表面需求,本质需求是企业担心企业支付的方式不好控制费用,存在风险问题,员工9点后打车不一定是因为加班,花出去的钱再追回来很麻烦。它们其实不是担心垫资问题,是财务高层感觉管理不可控。
知道了本质需求,于是我们开始做功能优化。在企业支付里面,我们在用车规则里面加了地理位置的管控,实现时间、地点、车型联合管控,并且增加了费用的限额管理,可以限定个人额度、成本中心额度、项目额度。
这样企业就感觉企业支付安全了不少,愿意将一些特定的用车场景开放给我们,例如加班场景、出差场景。
但是,这个还是不够的,同样的问题又提出来了,加班、出差解决了,其他日常因公很难设定具体规则,企业还是不放心企业支付,因此,滴滴又推出了个人垫付,个人先支付,我们定期让企业统一开一张发票或者个人统一开一张发票去报销,这样既没有风险,也能降低报销工作量。这样,很多用户就进来了。
现在我们有7000多家企业用户,包括联想、阿里等大客户。我们满足了企业的本质需求,所以才会有一个很好的拉新,如果你只解决表面需求,是做不到这点的。
颠覆市场是需要过程的,b是要比c慢的,这也是“互联网+”不如互联网普及快的原因。
越和c靠得近的,越容易,电商是一个,滴滴是一个,外卖团购是一个,这些都是属于刚需、高频,只要满足用户的需求,其它都不是问题。
做b的业务一定要有耐性。sap是一家很大的、值得尊敬的企业级服务公司,它的用户量和业绩进入快速发展期用了20年;用友是国内财务领域的领先者,它用了十年开始快速发展;salesforce用5年时间打磨好产品才获得腾飞。
2b业务是要比2c业务发展慢,但是互联网时代,我们也是可以提速的。
2.表面需求和潜在需求
有些需求,你去问客户的时候,他们提的是表面需求,其背后还有潜在的、不好说出口的需求。
举例而言:传统领域做项目的时候,企业要把各个烟囱式建设起来的系统都打通,进行数据和业务的整合。表面需求是这些,但是本质潜在的需求是什么呢?是要数据集中和权利收拢。
因此做产品的时候,就要考虑到这些潜在的需求。再举个咨询项目的例子:很多咨询项目客户自己已经有了方案,就是想借助咨询公司这个通道表达自身之观点,便于推行。
再举一个互联网产品案例:很多人都应该用过“无秘”,其最早满足的是互联网圈人打听各个公司小道消息的,并且支持陌生人交友,但是后来就推出了私聊,可以实现各种约的需求。
3.用户反馈和用户反馈陷阱
做互联网产品,很强调用户反馈,因为用户反馈是优化产品的重要途径,但是从实践角度来讲,要小心用户反馈陷阱。
通常负面的反馈会放大,正面的会缩小。通常你用产品用得不爽的时候,你就会去吐槽投诉,因此反馈的通常是问题居多,我们在倾听反馈的时候要注意这个特点。
腾讯是比较重视用户反馈的,他们的产品经理有一个“10/100/100法则”,即每月10个用户调查、关注100个用户博客、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; 小米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,因为它做的是粉丝经济。
另外,举一个有关用户反馈陷阱的例子:滴滴最早做的是出租车,解决司机和乘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。最早我们是没有派单的,都是抢单,因为手机型号、使用熟练程度等各种问题,有些司机老是抢不到单,有些司机老抢到好单,抢不到的就慢慢退出滴滴平台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推出“滴米”调度系统,系统通过大数据和规则判断订单对司机而言是好单还是不好单,司机抢到好单就会扣滴米,滴米少了就会�...
巢湖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